编者按:新年伊始,推荐李长之先生的三部极易读的人物传记,一开卷便会受益,令人神往,不释手,又极长见识,可开眼界;人人可得、可藏。假期有闲,凭添一些生活之乐。
儒学、《论语》和孔子,是个弥久常新的话题。自新文化运动“打倒孔家店”以来,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受到了猛烈的攻击、批判;之后,我们又回归理性,发掘优秀的、民族性的精神,赋予其时代性,使其发扬光大。而了解孔子是进行儒学、《论语》研究的基础。
李长之先生的《孔子的故事》犹如一把钥匙,使后来者入得门来。虽说是通俗读物,七万余字,作者却四易其稿,历时近三年,成书已距今70年,学术成就仍光彩闪耀。
我们除了国史,还有地方志史、家谱等。治史有其传统,孔子作春秋,乱臣贼子惧。其笔法,微言大义。说史书,必谈《史记》,“史家之绝唱,无韵之离骚。”而其作者司马迁,忍辱负重,“究天人之际,通古今之变,成一家之言。”又推李长之先生的《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》一书。
该书分九章,第一章讲司马迁及其时代精神(又分六节:伟大的时代、楚文化的胜利、齐学、异国情调和经济势力的膨胀、这个时代的象征人物——汉武帝、司马迁在这一时代中的意义及附录“司马迁生年为建元六年辨”),第二章写司马迁的父亲(司马谈,笔者注)……最后一章,即第九章则综述了文学史上的司马迁。历史的、社会的、文化的、家传的及后世的,谈论极广,落于核心,很得圆满。
作者称司马迁是“自然主义的浪漫派”诗人,而李长之先生也是诗人,是极让人亲近的好书。
倘若唐诗中少了李白,真不敢想,唐诗竟会成怎样的模样?李白的种族、籍贯、家世、出生地等,今无定论。其出生地有蜀中说、中亚碎叶说等。就连李白父亲的真名、生平亦不详。众多的猜测、不确定与求证,并未凭添世人对李白的距离和模糊,反而使其形象越发的清晰、熟悉、深刻。铁杵成针的故事,耳熟能详的《静夜思》。再推李长之先生的《李白传》(此书是《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》与《李白》的合集)。在该书中,这样给李白画像:“大眼睛,挺精神,喜欢穿紫,带着短刀,有道士服装,也有道士的书和药,各地游荡,爱好谈论,人们看去,仿佛是仙人。”
让我们一起去探寻其浪漫主义诗人的一生和自由不羁的精神轨迹。
李长之(1910—1978),别名李长治、李长植。生于书香门第,1931年考入清华大学,曾师从著名哲学家张东荪、金岳霖和冯友兰,与吴组缃、林庚、季羡林并称为“清华四剑客”。文学评论家,文学史家、翻译家、诗人。代表作品有《孔子的故事》《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》《李白》《陶渊明传论》《鲁迅批判》《中国文学史略稿》等。